我们在阳光明媚的工作日下午见到了高途英语的“王牌团队”。 年轻——我们第一印象蹦出了这个词,即便是30岁的团队“老大哥”王瑶,和教龄10年的韩宇,脸上依然挂着些许的“少...
我们在阳光明媚的工作日下午见到了高途英语的“王牌团队”。
年轻——我们第一印象蹦出了这个词,即便是30岁的团队“老大哥”王瑶,和教龄10年的韩宇,脸上依然挂着些许的“少年感”。
老练——很快我们就从对这支团队的第一印象中走了出来,站到镜头前,他们仿佛换了个人,气场瞬间强大起来,驾轻就熟地面对镜头和镁光灯。
这没什么好惊讶的。这个团队面对镜头的频率可能比当红明星还要高,而在镜头后面,则是几千个、几万个来自中国各地的学员。
即便不常在镜头前露面的教研老师李世优,也向我们展现出了行业老将的泰然风范,还给我们的服化道和摄影师提了一些可行的建议。“职业病,总想着十全十美。”她有些不好意思。
“我们非常理解。”
我们在采访中得知,高途英语的学员并不只是大城市里的年轻人,有些学生来自遥远山区,用的是几个家庭好不容易攒出来的电脑;有些学生年纪很大,甚至耳顺古稀之年,仍旧对英语学习念念不忘;还有些身体不好的学员,出不了门,但不影响ta们每天在电脑面前用英语看世界。
采访结束后,我们不仅理解了李世优老师的职业病,更理解了在线教育的老师们所担负的责任。
不论是荧幕前的名师,还是背后的辅导、教研、业务负责人,这么一个个鲜活的面庞,构成了在线教育的时代印象,我们也可以管中窥看成人教育的使命和未来。
耿建超:方法对了,怎么走都对路
在耿建超来到拍摄场地之前,我们就已经翘首以盼,这位“明明可以靠颜值,却偏偏要靠才华”的“耿帅”出现在镁光灯前,会是怎样的表现。
耿建超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启蒙也缘于一次镁光灯下的英文演讲比赛,赛后他对英语的热情便“一发不可收拾”。初三暑假的他,将“反人性”进行到底,推掉了所有小伙伴玩耍的邀约,开始了魔鬼式的英语学习计划。
那时候耿建超几乎把市面上流行的英语学习方法全都经历了一遍,抱着英语词典背单词,去公园里朗读,甚至跟着DVD里的英语电影光盘学口语,从早上太阳射进窗户的那一刻一直练到夕阳西下。
在三个月的沉浸式英语学习之后,他的收获远超预期——不仅拿了高分,还成了学校里的“英语神童”,也为他后续创立“治愈系英语”打下了基础。
治愈系英语的核心在于“体感”,“就像是打乒乓球——练习得多了,就有手感了。学英语其实也是为了让脑子对英语有百分百的、极致的理解。”
“极致”——在采访中,耿建超经常提到这个词。
这个词构成了他教学和生活的主题。加入高途英语后,耿建超发现了线上教育区别于线下教育最直观的一点——“在线上,只有真正地让学生提升了,有了进步,才能留在教育行业,成为一名真正的‘老师’。”
所以常常能在课程结束之后的直播间里,遇见还在给学生答疑的耿建超,正在复盘教学笔记里一天的教学内容。
苦恼的是,有一些学生更关注耿建超的外表,“耿帅”之名也由此而来。耿建超却说,更希望学生记住的是他教的内容,提高专注力,更加喜欢英语的学习。对他来说,行业发展和教育公平是更加值得关切的话题,“当年行业不好的时候,我们这个团队也在坚持,整个行业趋势向好的现在,我们有信心做成龙头,希望能为更多的学生带去学英语的途径和渠道。”
韩宇:专职跨界,用数学的方式教英语
韩宇姗姗来迟,这位“斜杠青年”,今天跨界的内容是“拍摄时尚杂志”。
在加入高途英语之前,韩宇是一名央企驻扎海外的翻译官。那段在海外的经历拓宽了他的世界,但活并不轻松,韩宇硬是把一个个的专业单词抄写了几大本。
拍摄现场有耿建超,大概是韩宇最开心的事儿,两个人默契地抓住一切调侃对方的机会。采访中,韩宇笑着说,“在高途英语最幸福的事情之一就是认识耿老师,我们两个人相见恨晚,志同道合。”在韩宇看来,团队的亲密无间非常重要,环环相扣的工作流程是保证课程品质的关键,而这也是高途英语成为王牌团队核心要素。
在高途英语,“教研-主讲-辅导”三者的工作互为补充,构成一节好课的完美闭环。而在环中,主讲老师又是个中关键,掌握着这套课程体系的风格和理论基础。
韩宇有个独一无二的方法论叫做“极简英语”——“以一种理工科的思维去简化这门晦涩难懂的语言”。
像中国学生一样,在英语学习上走弯路也是韩宇的常态。最初他只是不断地练习,苦于没有好的办法,在担当翻译的实践中,他发现语言其实是有规律的——“就像我们把中文输入到电子翻译词典里面,它瞬间会出现英文翻译,而且这个答案的正确率还比较高。”这背后的规律是什么呢?韩宇慢慢领会到,英语中的长难句结构并不是之前传统理解的平面形式,而展现为空间结构。
就像计算机一样,把貌似毫无规律的语言转译成一条一条的结构,有点学数学的味道,让学生带着规律将单词、语法串联成体系。
如韩宇的好朋友耿建超所言,“兴趣不是最好的老师,只是引着学生进入这道门,关键的是好方法带给学生的效率和成就感”——在韩宇的数学思维里,“极简英语”天生带着极致的效率和成就感。
高兴辉:好的教育能从根本上震撼一个人的灵魂
跟高兴辉相处下来,脑海里就浮现出那个词汇——如沐春风。
她就在这样的春天气息里出现,知性、爽朗、又大气。她在自己的公众号里分享生活感悟和英语学习心得,让学生们都喊她“辉哥”。这样具有鲜明风格的女性,总能很容易地就俘获学生们的喜爱。
采访中,我们才知道,这位优秀又自信的英语名师,一开始的英语学习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刚接触英语时,由于起步较晚,加之拼读障碍,她的成绩总是不够突出。
奇迹总是建立在废墟之上。
从初中入门时的步履维艰,高兴辉完成了奇迹的飞跃,在没有名师,没有外教的条件下——18岁代表山西在全国青少年英语技能大赛获得一等奖,22岁在CCTV希望之星风采大赛中获得华北赛区冠军,25岁成为该赛事山西赛区评委会主席,也是史上最年轻女性主席——高兴辉获得了“蜕变”。
正是因为这一段经历,让她开始思考教育的意义,“教育就是要帮助更多像我这样的人,或许是通过在线教育,或许借助更好的老师和平台,去完成教育的普及化。”
她选择了高途英语。“在线下授课,一节课只能影响五十个人,但是在线上,我的课可能会影响五千个人,甚至是五万个人。”
她的学生里有位六十多岁的老人,这位老人跟她说,“因为你,我突然觉得英语也没有那么难了。”
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我现在百分之八十的学员,都来自中国的四五线小城市,没有机会去接触一线城市的教学资源,正因为在线教育,才有了机会,去满足自己对英语学习的憧憬。”
臧玉倩:和团队的人在一起,
我觉得可以做成很多事情
臧玉倩很腼腆。
她穿上时装,站在镜头前,略带拘谨的笑容和文静的性格,我们一夸她,她脸上就飞起了红晕。
辅导老师和主讲一样,都要面对学生,不同的是辅导老师隐于镜头后,但又是和学员相处时间最长的人,有时候会被学生称为“云上的老师”。臧玉倩对这些称呼并不太在意,“每一个职业都有它存在的意义,只要能把这项工作做到极致,即使是做辅导老师,可能面对的只是一个电脑或者是一个手机的聊天界面,但依旧可以把这份工作做得非常完美。”
对于臧玉倩来说,“价值感”很重要。通过她的工作,把好的东西传递给其他人,让他们在这个过程当中成长、收获,是一件能让臧玉倩感受到自我价值的事情。也正因此,她毕业后进入了在线教育行业,来到了高途。
从2018年加入高途英语到现在,臧玉倩带领的辅导团队有了12名辅导老师的规模,这其中的8位辅导老师,是她手把手带出来的,“我是他们的师父,我们团队推行这种师父的称呼,显得亲切”。另外4位辅导老师,是她的徒弟培养出来的“徒孙辈”。
她说自己是一个慢热的人,却在这个团队中找到了极强的归属感。工作中臧玉倩和学员的沟通不是简单的一个通话,而是每天非常频繁地发生的交流,这样才能建立信任的关系,“作为辅导老师 ,不仅是一份责任,也是一份安全感,这份安全感对于我和学员来说是双向的。”臧玉倩说。
李世优:好的教学产品首先要能解决学生问题
李世优把教研团队类比为“产品经理”——主讲老师在荧幕前传道授业,而教研团队的存在,是为了把“道”和“业”打磨得足够好,让学生们爱上高途这个“品牌”。
作为“产品经理”,她有明确的“用户观念”。一个教学产品的诞生,必须是以用户的需求为核心的,满足学生的需求,“让他们上课上得爽,学习学的舒服,就是我们应该想的事情。”
“主讲老师们也好,辅导老师也好,作业内容也好,还有课程的长度等方面,都要精益求精,让高途英语的口碑立起来,比什么都重要。”
在成为一名教研之前,李世优是一名英语老师。从台前走到幕后,是她做的一次选择,也是她选择的一个挑战。
直至现在,她仍旧常常会问自己,也会“拷问”团队里更加年轻的同事们,为什么要成为教研?
她现在会很自信地说,虽然教研只是产品中的一环,但是在把产品从0变成1的过程中,教研的团队伙伴搭建出了一片更具有成就感的领域。而在有了教师的经验沉淀之后,教研才能达到一个新的真正的高度。
针对翻译,教研团队开发了“三行正确答案”,对学生的翻译作业给出了最高级的翻译、次之的翻译和普通的翻译三版参考答案,这样学员不至于因为答案水准太高而失去信心,又能让学员知道往哪个方向使劲儿。这份体贴正是来自教学一线的经历。
在拍摄现场,李世优颇有“御姐范”——走起路来很飒,讲起专业领域也意气风发。她也坦陈在工作中常常让同事感觉不近人情,比起“主观臆断”,她更喜欢“客观事实”。
拍摄的最后,她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一笑,“我觉得我属于外冷内热”。
王瑶:科技的发展
让整个教育学习的场景发生了变化
“王瑶,30岁,喜欢滑雪、潜水。”
谈话前,采访老师念着王瑶的简历。
“加入公司近6年,带领成人英语项目从0到1,年营收X(消音)个亿。”
“年轻身体里蕴藏着巨大的能量。”采访老师这样形容。
王瑶是第一个拍摄的人,也是第一个做采访的人,拍摄前,他在休息间的沙发上补觉。
坐到摄像机前,王瑶立马拿出了精神头,侃侃而谈。
“作为线上教育平台,高途英语会和传统的线下教育有明显的不同”,他说,在线上,没有界限分明的单独的教研团队,取而代之是“教学产品团队”。这个团队集合了教研、主讲、辅导甚至学员的智慧,依靠平台带动,生产教材、讲义、答疑、测评,包括课后作业等课程“元件”,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像流水线一样分阶段地打磨课程的全周期。
让他印象深刻的一次教学产品的改变发生在每天的群聊当中。“我们发现当群里学员太多的时候,他们就会屏蔽群,消息看不着,也收不到消息,后来我们就决定优化社群这个功能,全部变成一对一的服务。”辅导老师一对一服务学员,虽然服务成本上升了,但每一个学员的反馈都非常好,不仅如此,完课率也得到了大幅提升。
是的,“群聊”也被高途英语视为一件需要打磨的“产品”。
因为无形之中的纽带,牵起了高途英语团队的成员们——主讲、教研、辅导、职能乃至负责人王瑶之间的关系,也更加紧密地维系了高途英语和学员们之间的关系。
“有一次我们的学员给辅导老师发了一张照片,学员是边远山区的老师,照片里是他给他的学生们上课的场景。他在课上放我们名师的公开课,下面同学们都全神贯注地在听课,有些同学甚至跑到最前排和同学们挤在一起听,那一刻我觉得我们做的事情还是非常有价值的。”
在王瑶办公的高途学院大楼里,我们看到了这样一句话:科技让教育更美好。
何为“美好的教育”?我想参与拍摄的每位老师都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在科技之外,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成人在线教育更加璀璨的可能性。也是这样一群通力合作又追求极致的年轻人,正在通过他们的努力,一点点地让教育变成更普惠、更公平的形态。
监制·佟宇
统筹、编辑·赵文斐
摄影·潘雨钒
采访、撰文·Forshun
视频·张道、孙羿
造型·Maruko
妆发·李文浩
制片·谢尚洵
【本文刊登于《芭莎男士》2021年5月刊】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