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习,始终是中国家长在孩子教育中最为焦虑的问题之一。近日,应河北《教育总动员》节目邀约,中小学语言教育研究专家、托普朗宁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杨光以及资深阅读推广人...
英语学习,始终是中国家长在孩子教育中最为焦虑的问题之一。近日,应河北《教育总动员》节目邀约,中小学语言教育研究专家、托普朗宁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杨光以及资深阅读推广人涵涵等就“如何高效学英语”话题与主持人李爽展开探讨与交流。
投入大产出小英语学习难在何处?
李爽:很多孩子都在上英语培训班,家庭在孩子英语学习中的投入费用也是蛮高的,但大数据显示,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很多财力的英语学科,单就高考成绩而言,投入和产出比其实是倒挂的,全国高考英语平均成绩甚至是不及格的。
除了国际学校的孩子,如今有些家长也为孩子选择了另外一些英语的学习方式,比如说原版图书的阅读,听读原版著作、音视频素材等,没花那么多钱的情况下,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杨光老师,从您的角度和经验来讲,英语这门课是不是对于我们国人来讲就是特别难学?它难到底难在哪?
杨光:依我的经验,我想把孩子学英语的现状归纳成一句话,“应试和应用能力都挺让人失望的”。
刚才主持人也提到了高考成绩,全国新课标高考成绩150分,90分是及格线,而连续五年的全国高考英语平均成绩只在64到72分之间。
这就是我们当前应试英语的结果,可能有人说这只是高考英语,或许其他考试数据是不错的。我还可以给大家透露一个数据,2019年,大陆学生的托福考试平均分是81分,什么概念呢?斯里兰卡、缅甸等国家的平均分都比我们高,这是一个令人很遗憾地方。
更让人心痛和遗憾的是我们的应用能力,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最大的用处是交流工作,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很多考到名校的学生,虽然英语成绩可以考到140多分,但若让其找个母语英语国家的人敞开了聊,或者进行辩论,即使对方用正常的语速讲,我们似乎也不能够听懂。听和说的最基本语言能力,我们学了十几年也没有搞定,这就是我们现在一个挺令人遗憾的现状。
资深阅读推广人涵涵老师表达了与杨光老师相似的观点。她认为语言学习的通用逻辑就是大量阅读,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孩子都存在阅读量严重不够的问题,所以中文的日常听说没问题,但到了高年级的时候,阅读理解、作文写作就成了普遍问题。即使我们成年人,很多人写篇几百字的小文章,都会非常发愁。
写作能力是阅读能力的一个体现,是输出的一种方式。当阅读多了之后,写作当然就没有问题,英文更是这样,读的少见的少,只有教材上的那一点,国际化的考试体现的是语言的应用能力,孩子阅读量少的问题就展现无疑。
语言的深层能力就是对于信息的处理速度,深度理解和准确的、有条理的、有逻辑的输出,如果再加上有文采的输出,就会难上加难,所以我们高考成绩的现状,一点儿都不奇怪。
李爽:语言的学习跟数理化确实不一样,如今,语言更多的可以利用零碎的时间,把它积攒起来。我们的孩子们从小学到高中,不论是什么专业,有没有相应的统计数据,需要花多少时间在英语上,要花多少学费在英语上?
杨光:大概有一个平均值,从全国来看,好一点的地区大概每周会有三节到四节英语课,差点的地区可能每周会有两三节课,初高中可能会相应的增加课时。在花费上面,因为大部分家长意识到学校输入量不够,都会给孩子选择课外培训,如果按照一周一次的频次,一年最低也需要1-1.5万元的投入。
就这个金钱投入和现在的实际反馈来看,其实是有点冤枉的。如果把这些金钱和精力投入到更高效、更正确的方式上,孩子的效果绝不止于此。上面也讲到,语言的学习不同于数理化,语言的学习过程讲究的是频度和密度,即使每周安排整块的时间去补习,一旦离开了教室,就又回到了跟英语毫不相关的世界,其余的六天是一个衰退的过程,所以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如何认识母语式学习理念?
李爽:有人提到了母语式学习理念,您怎么理解?
杨光:反过来理解,我们是如何在母语环境下学习语言的呢?只有一句话,那就是模仿的过程。模仿,就这一个关键词,大量的模仿;模仿又是从听觉开始的,听觉是定向活动,一个孩子从出生,主要是不停的、大量的听、模仿妈妈的声音,然后自然而言也就习得了语言。
举一个极端的例子,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十聋九哑”。如果一个孩子出生,他的发音器官是完全正常的,但由于他的听力有问题,他就没法进行听和模仿。因为即使他张嘴说话,他自己是无法监控的,它监听不到,也就不知道自己说的对不对,音调高低也完全不知道,而且接收不到来自母亲的反馈,这个孩子慢慢也就停止发音,变成哑巴了。
那么听的量有多大呢?我们在母语环境下可能不觉得,就是孩子都会说妈妈,这是属于天生就不用学的,是属于自然发音,这个全世界发音基本都一样。但是你要说爸爸这个词,世界上就不太一样,而且小孩子要想准确的说出,他可能开始说的都是“pia pia”。语言学统计,一个孩子平均大概需要重复500次,爸爸这个词的听和模仿才能最终准确地把这个词表达出来,这是在母语环境下,可是我们不觉得,因为母语环境下,这一切发生的都非常的自然,不是刻意的。我在这儿留个伏笔,我们自己听众们可以想一想,我们在学英语的时候,这些地方是不是有问题?
李爽:现在很多育儿论坛上,新手妈妈特别强调要带着孩子磨耳朵,就是很小的孩子,可能什么也听不懂,不知道啥意思,但还是要让他听,按杨光老师刚才所说的母语式学习理念,其实是有道理的,对吧?
杨光:磨耳朵也要讲科学的方法。如果你给孩子听的内容,比如说英语,也是儿童类的歌曲,但每个孩子的接受程度、心理,都不太一样,在没有任何专业指导情况下,随便拿一段音频,这个孩子只是听就能学会吗?这实际上忽视了我们刚才提到的母语式学习的另一个关键点,那就是模仿,模仿就是要开口。
所以,我们家长在给孩子磨耳朵时,虽然原理大家都懂,但在实操的过程中会有各种各样的坎。比如开口之后,这个孩子的发音肯定是不准的,谁来给纠正呢?不是每个妈妈都可以讲流利的英文的。
李爽:涵涵老师在我们往期节目中讲了特别多中文阅读,中文阅读本身就是母语,您怎么理解母语式学习?。
涵涵:模仿练习,中文跟英文有一点点不一样,因为我们大概四五岁的时候,已经过了语言关了,已经完成了前期的、大量的,听和模仿练习。四五岁的时候,孩子已经能够完整的表达自己所见所闻,甚至是自己的内心情感。
而英语呢,我们没有前边的大量的听和模仿练习,所以杨光老师说,你单纯的给孩子听,谁来陪她做这个练习呢?绝大多数妈妈没有这个能力,虽然有些高知家庭有这个能力,但是也不见得父母有那个时间。不像我们学中文,在日常里不知不觉中,孩子完成了大量的模仿训练,发声的模仿训练,但是英文不行,这就需要有人像妈妈一样给孩子不断的纠音,纠音并不是批评式,“你说错了,你要说对”,我们需要一遍一遍的给他正确发音。
比如孩子某句话语法不对,或者发音不对,大人一般都是把对的话再说一遍,那么孩子就会模仿练习,这个训练就完成了。而英语缺乏这个过程,这就是我们非母语孩子学习英语的先天缺陷。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有替代性的方式,替代妈妈、替代爸爸跟孩子大量的输入,然后不断地纠音,这样效率就会比较好了。一旦把这个弥补上了,我们的孩子的真实的语言能力就出来了。
英语应用难的关键在哪里?
李爽:关于英语应用,还想请教杨光老师,就像我前年带孩子出国过关的时候,海关工作人员问你一共几件行李,虽然特别简单,但我听不懂,反而儿子给我比划3件,又用中式英文说了一遍,我就理解了。我们虽然读了大学、读了研究生,但英语应用依然不行。
杨光:就您刚才谈的现象,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当时海关那句话是写在纸上的,以你的能力应该是绝对能看懂的,但为什么对方一说出来你就听不懂了?因为在我们过往的英语学习中,听力能力太弱了,平时我们的耳朵受到的英文声音刺激太少了,大部分时间都在阅读英文文字。
我们在英语学习中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阅读量远远不够。我们的教材提供的文字刺激与掌握一门语言所需要的量差的太远。我们之前测试,将小学一年级到高三所有的英语教材,集中交给一个英国成年人去读,12年的教材,结果他累计24个小时就全读完了,一点没有障碍,对英语母语国家的人来说,我们的教材内容非常简单。
所以,在英语学习的输入环节,无论是文字输入,还是声音输入,全都严重不足,我们还怎么期待一个孩子在输出应用环节,就是写作和口语表达的时候有很好的表现呢,这是不可能的?
语言讲究先有大量的输入,才能向外输出。所以如何说好英语,高效率学习的方法,首先就是要在解决输入问题,需要换一种新的方式,因为靠我们的课堂,每周上几堂课,加上周末补习,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输入严重不足的问题。
类母语英语学习训练系统易操作有效果
李爽:怎么解决呢?您有什么实操的方法给到我们家长朋友?
杨光:刚才所说的理论,如果单纯靠家长自己去买CD或者音频,自己在家操作,我们研究多年发现,普通家庭是执行不了。现在很多家庭借助iEnglish类母语英语学习训练系统慢慢实现孩子英语的习得问题。这个类母语的训练系统,将海量的阅读素材,变成外教读一句,孩子模仿一句,模仿完之后,系统会通过人工智能识别孩子的发音问题,如果发音不准,系统就会立刻让外教像妈妈一样,耐心的把这句话又读一遍,然后孩子再模仿一遍,直到他的模仿准确度接近外教,系统识别通过,就会直接读下一句。
这个过程很有意思,就是阅读的输入和听力的输入以及口语的输出训练,是同时完成的,它的效率是非常高的。与我们传统的英语课程存在很大不同。
李爽:您刚刚所说的类母语英语学习训练系统,我理解是,首先它有海量的阅读材料,海量的阅读材料,除了文字,还有声音,它可以带着你读,在带着你读的过程当中,同时可以得到反馈,如果你读得准确,这句就过,如果你读得不准确,他会提示你再读。这个过程非常像做游戏。
杨光:传统教育还有一个不是很好解决的问题就是每一个孩子的接受程度、英语起点,能力水平都是不一样的,如果你用一套统一的方法,那一定有大部分孩子不适应。
我提到的现在很多家长在用的iEnglish类母语英语学习训练系统,除了刚才我们说到的功能,它推给孩子去模仿的素材和内容都是为每个孩子个性化定制的,它是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通过你的模仿错误率和你在每一句话上朗读的费劲程度,即按照出错率来进行调整,相应的推送匹配难度的内容,不断的变化,符合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李爽:这才真的是大数据在学习领域的运用。
涵涵:这个就好比说,西装定制的才是最合身的。前年的时候朱永新教授写过一本书叫《未来学校》,书中提到,事实上现在课堂上只有1/3的孩子跟老师讲的程度是匹配的,1/3在浪费时间,还有1/3是怎么撵都撵不上的。所以说,如果一个孩子们如果能够量身定制的去学习,本身他就很高效,学他该学的,学自己能学的。
李爽:涵涵老师之前一直都在做中文阅读,是什么促使你又选择了iEnglish这样一个新项目?
涵涵:我只对解决孩子学习上的难点问题感兴趣,比如说中文阅读是因为现在很多孩子欠缺阅读,因为欠缺阅读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包括语文阅读理解题不会、作文不会写,数学题读不懂,甚至包括孩子的精神世界的构建。
做英文阅读,是很早之前就有家长跟我说认可我的教育理念,建议我把英文阅读也做起来,但我是记者出身,在英文学习上存在很多弊端,之前跑很多教育线,接触很多教育界的资深人士,对传统英语教学不太感兴趣。
最开始了解到iEnglish产品后,觉得与我理解的理念一致,这就是基础。另外了解到如果一个产品能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移动终端,并产生巨大的效能解决中国孩子学英语这个先天不足的问题,我认为它一定非常有未来。
一个事情,如果逻辑对了,那剩下的只需要一点点时间来验证。事实也证明iEnglish类母语英语学习训练系统给我书房里的很多孩子带来了跨越式的发展。刚才杨光老师和你都讲到了英语的口语和听力问题,可能老师也教不了,那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关于这种学习方式最终产生什么效果,我觉得咱们用事实说话。我准备了两个音频,一个就是我同事苗丽丽老师的女儿田雨欣,这是她读iEnglish 507天的时候,为《小马宝莉》做的配音,她配的是《小马宝莉》。
我们当时听这段配音特别震惊,不只是流利、地道,还特别有情感。这个孩子一年半的时间,她能够达到这个程度,并不是说这个孩子英语基础有多好。事实上,是这之前她的妈妈田老师已经花了六万块钱给她学英语,到五年级的时候英语还是一般,所以当遇到iEnglish的时候,田老师就勇敢的让孩子尝试,最后一试就试出一个这样的结果。
我曾经拿这段音频给很多高年级的孩子听过,很少有孩子能完成同样水平的配音。其实孩子都有很强的学好英语的欲望的,当我们跟孩子讲清楚这一种方式,能让你学的更轻松更高效,哪个孩子不愿意接受呢。
李爽:从专业角度,杨光老师如何解读刚刚这个孩子的学习以及她所达到的程度呢?
杨光:如果单纯听这段录音,甚至觉得不是一个中国孩子讲的。刚才涵涵老师讲到,实际上这个孩子接触iEnglish只是五年级的时候,是在语言最黄金的时段,但之后500多天发力的原因就在于密集的输入输出,我估计这个孩子每天使用iEnglish的时长远远大于30分钟。因为iEnglish使用有一个最低要求就是每天30分钟,我们认为每天接受英语的文字和声音输入性刺激最低30分钟,就可以取得比较好的效果,但是像刚才她这个水平,我觉得可能比30分钟要多一点点。
这个孩子在用iEnglish的时候,每天30分钟都发生了什么呢?我们把它拆成一个具体的、最小的单位,比如几秒钟的时间,她首先听到了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这些母语国家的外教一句一句非常清晰的给她读故事,这个过程有点像家里请了一个外教,坐在孩子边上,拿着一本故事书给孩子一句句读,然后听完之后就张嘴把这句话复述出来,复述的过程中可能是不准确的,语音矫正系统就会自动测评,比如说标准度到70%,这句话就可以了,如果不到70%,外教会很耐心的把这句话再读一遍。
这个小朋友读到的所有文字内容和听到的内容都是和她现在的英语能力高度匹配的,如果你给她太简单或者用传统方式,她其实也读不下来,30分无法坚持。在这个简单的过程中,她的声音输入刺激,文字输入刺激,通过自己的嘴又说了一遍进入到自己的耳朵,这叫二次刺激,包括耳朵监听全部都完成了,也就是在这个阶段完成了阅读训练,完成了听力训练,完成了英语肌肉的口型训练,所以这三个过程可能是在3秒到5秒钟全部都训练完了,这样重复30分钟到40分钟,这个语音和文字的输入量就极其可观了。
我们还做过一个统计,咱们国内一个相当大的英文出版社三年级下册的英文教材,一个学期一共六个单元,一个单元,所有的英文单词包括一些指导性的、一些说明性的文字,全算上大概是350个单词。六个单元,我们要学半年,一个学期暴露在孩子眼前和耳朵前的是2100个词。但是用iEnglish会发生什么呢?如果每天能用30分钟,数据显示,这个孩子一周的听读量就是2849个词,所以你可以看出这种密集语言的训练方式,跟我们传统的方式有多大的差距,因此我讲这个孩子用了500多天,有如此大变化,是有严格的后台的数据量和语言学支撑的。
李爽:iEnglish有一个好的地方,就是大数据的运用不仅是推送或者反馈,包括整个的学习过程都在大数据的支撑之下,是吧?
涵涵:对,支撑就是规划,杨光老师剖析了孩子的变化,其实我也在用这个系统,希望把我的英语弄得再好一点,在系统中我现在马上要升初中了,杨光老师说一年级的孩子一周会有两千单词的听读量,我现在书房里的孩子们,他们每天听读单词在1500单词以上的,已经有六七十个孩子,我自己如果提升语速,一天能到四五十分钟的有效学习时间,我的单词量已经到了2400单词,所以这个有了量的保证。
iEnglish还有一个特别好的地方,不光是解决城市孩子的英语学习问题,同样可以解决边远、农村孩子的英语学习问题,解决教育公平。
类母语英语学习训练系统助推教育公平
李爽:在英语学习上,我们必须得承认城市和农村差距这个现实。
涵涵:是有非常显著的差距,资源匹配太不均衡了。但我这有一个孩子,是咱们栾城县郄马村的男孩张博康,现在用iEnglish学英语,不到十个月,他现在能脱口而出了,就因为小i的帮助,这个孩子原来英语很差的。在大量的练习之后,他的英语能力、英语成绩有了很大的提升,这个孩子是三年级,但现在他的英语功力值在系统里已经达到了初二孩子的水平,所以他建立了极大的学习自信,现在他就特别喜欢英语这一科。
我们知道,很多农村的孩子高考成绩拉分绝对比城里面的孩子厉害,iEnglish让这些农村的孩子能够受益。咱们都知道高考别说50分的差距,就是差10分,“一分一操场人”,而且这个孩子不但能够考试好,将来他还有真实的语言能力,那你想iEnglish帮助这些农村的孩子发展成长,这是多大的功德!
李爽:还有一个现实的问题,就是对于很多家长来说,他们更关注的可能是应对考试的能力。听完两个孩子的朗读之后会有一个直觉,如果能读成这样,考试也不会太差。 我还想请教杨光老师,你们做了一段时间的研究,包括iEnglish产品之后,有没有一些对比的研究,能够说明iEnglish对于应试有什么帮助吗?
杨光:数据很多,比如按照我们的要求,每天坚持使用30-40分钟,能够坚持三年的孩子,累计听读量接近于90万词的时候,他们参加剑桥五级考试体系(KET)考试,基本都能通过。PET对词汇量的要求是3500词,已经跟高考非常接近了,我们3\4年级的孩子去考PET都没有问题。
很多听众可能会怀疑,说那你有什么证据说明听多了成绩就能提升呢?跟大家做个最简单的分析,就拿我们最关心的高考,现在是150分,我们按照100分来算,听说读写四项分值如何分布呢?听力加阅读,加上阅读形式出现的语法,这三项加起来100分里占比77分。
而iEnglish每一秒钟,让孩子锻炼的都是听力、阅读能力,高考77%的分值分布在听力阅读和以阅读形式出现的语法,也就是首先你要读会,然后在里面做一些语法的题,都是融在阅读里面。有人说23%的写作你怎么解决?中国有句老话叫做“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个好的写作者一定会有大量的阅读输入,在他脑海中作为素材。有海量的阅读基础,你才能写出高分作文,所以表面上看起来没有直接练写作部分,但是孩子大量的英文原版素材积攒下来,我说一周就两三千词,一年下来是多可观。
李爽:时间过得真快,转眼我们节目就要结束了。等到疫情结束,我们也欢迎杨光老师来直播间,到时候您可以拿着iEnglish,更具体的给我们做一些很介绍了。最后还有一分钟的时间,我要留给这个涵涵老师,来做个收尾。
涵涵:iEnglish类母语英语学习训练系统,让孩子学英语像学说话一样,自然简单。所以我特别希望有更多的家长愿意给孩子尝试一下,很多东西你尝试了,有可能不成功,但是你不尝试是绝不可能成功。
刚才杨光老师也分享了很多语言学习底层逻辑,这么来学语言不成功也是不大可能的,连我这个57周岁的人都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学英语,我的听力和口语的流畅度都有非常大的提高,而且我其实是保证不了每天40分钟或者30分钟的,就是有的时候会十分钟、五分钟,这样累积,只要是每天都有这么一点英语的听力刺激和口语练习。
李爽:明天的节目,我们会谈iEnglish是如何培养出家长们最希望的孩子自律学习,我们明天节目再见吧,两位老师再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