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好啊,现在孩子参加比赛也是常态吧?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比赛,不管孩子学什么,都能听到老师或者身边人偶尔谈起或者正在经历,但是不知道你是不是有和我一样的感受,不...
中午好啊,现在孩子参加比赛也是常态吧?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比赛,不管孩子学什么,都能听到老师或者身边人偶尔谈起或者正在经历,但是不知道你是不是有和我一样的感受,不知道选什么比赛参加才好?
带孩子参加比赛,还是比较忌讳胡子眉毛一把抓,报赛一时爽,参赛连轴转,这里也包括了不去仔细甄别比赛资质、组织方的背景,最后让自己和孩子被商业机构割了韭菜。因为太多机构就喜欢打着各种国际赛的名目,但参赛选手和流程都是很水的。花这些时间去比赛,还不如让孩子好好学习、沉下来提升。
当然,有些比赛还是值得孩子去参加的。比如2020年国家公布了“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中国日报社“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和外研社杯全国中学生外语素养大赛都有在名单列表,这些正规的、权威的比赛,其实让孩子当学习机会锻炼下,也是不错的机会。
心理学上有一个三圈理论,说的是人类对于外部世界的认知可以分为三个区域:
★ 舒适区:呆在这里太舒服了,凡事毫不费力,没有任何挑战,但进步缓慢,人也容易变得懒惰和懈怠;
★ 学习区:这里充满新颖的事物,一个人可以充分锻炼和挑战自我,不断扩大舒适区;
★ 恐慌区:顾名思义,在这里人会感到压力、恐惧、不堪重负。因为能力尚未达到,还有一些距离,所以极有可能孩子无法取得成功,会体验挫败感,逐步丧失自信。
带孩子打比赛,其实最好的状态是帮助孩子工作在学习区里,孩子通过自身的努力,够一够能进步的状态,取得的新成绩是孩子力所能及能达到的,不断超越自我的舒适区,去体验属于自己的进步和成功,这是比较科学且长远的看待比赛的心态。
不要一味地希望孩子参赛一定要拿一个大奖,然后一味地帮孩子代笔、代写、训练打磨孩子成为“完美比赛选手”,这些都容易因为盲目拔高和孩子基础能力不符,把孩子推进了恐慌区,那么参赛就会失去意义,最后得不偿失了。
我是在孩子大班的时候开始带孩子接触各种赛事,主要都是校内活动老师组织为主,像我孩子学校本身定期都有一些小型赛事,像什么单词拼写大赛、古诗文大赛等等,很有趣、也很激发孩子学习动力;但到了公开全国范围内选赛事时,坦白说,我参加的很谨慎,可以说只关注权威、公益性质的赛事,或者商业但成熟的赛事。
我的计划是每年都带孩子参加一两场,跟孩子确定其中一个赛事作为主要参加的准备,跟孩子一起积极备赛,最后孩子能走到哪一步,其实也是孩子自己努力的积累,最后,就是根据比赛的复盘去复盘、总结经验,就进入到常规学习中,比赛只是经历,但不是我们的渴望。
所以这篇文章是总结一下进来带孩子打英语比赛的经历,包括我自己的感受、以及我给孩子准备的资料和备赛要点等等相关重点,也给一些有在观察各类赛事的朋友们一个参考。
开始前先了解一下英语比赛的江海,不至于手忙脚乱不知道自己从何开始带孩子参赛(最重要是不要被天花乱坠的各类商业但不规范的机构忽悠了呀),如何适度地带孩子参加比赛。
了解各赛事类型
现在英语赛事真的挺多,而且大多数是从幼儿园开始就有参赛资格。
少儿组主要还是大班的孩子参赛,小学组还分为几个级别,小低组、小高组等,基本上任何年级的孩子,都能找到自己对应的赛事机制。如果是正规的比赛,让孩子通过“学习区”来学习,其实每一年孩子参赛都可以再进步一点,这样子积累多一些参赛经验,孩子面对公开舞台就没那么恐惧,对于走出自己舒适区,在短期内综合提高自己的水平,也是有一定帮助的。
我有整理过目前英语常见的赛事类型:第一种是演讲为主的各大演讲比赛,比较权威的包括21世纪杯、外研社杯和希望之星等,面对初中和高中生的新概念英语大赛(也就是全国中小学生英语技能大赛)也属于这种;第二种是以辩论为主的各大辩论赛制,比较权威的包括模拟联合国赛制的英语辩论赛NSDA、NHSDLC等;第三种是单项能力的挑战赛,针对听说读写、单词等各专项设计的比赛,像初中生和高中生可以参加的全国青少年阅读风采大赛,就围绕孩子的英语阅读能力来设置比赛的,也称为“阅读之星”。
★ 幼儿园-小学二年级孩子,推荐关注:21世纪杯、希望之星;
★小学三-六年级孩子,推荐关注:21世纪杯/希望之星/阅读风采大赛(三选一二),省市辩论赛/NSDA(适合英语有接近或超过KET水平的孩子);
★初中孩子,推荐关注:21世纪杯/希望之星/外研社杯、全国中小学生英语技能大赛/NSDA(二选一)
★ 高中孩子,推荐关注:21世纪杯/外研社杯、全国中小学生英语技能大赛、NSDA/NHSDLC
我自己个人是觉得现在国内赛事的确类型越来越趋同,里面的区别大概就是影响力和地位级别的差别,但考察的内容其实差不多,现在赛制以鼓励性质为主,哪怕落选其实也不会让孩子难堪,而且大多获奖证书都会发的,对孩子的鼓励比较友好,当然要拿全国十强就不容易了。我挑几个重点很大家介绍下。
1、 21世纪杯全国中小学生英语演讲比赛
报名地址在官网:https://contest.i21st.cn/ ,或者公众号“21世纪杯英语演讲”。
“21世纪杯”全国中小学生英语演讲比赛由中国日报社于2002年创办,每年面向全国在校中、小学生举行。现在基本上是覆盖大部分省市的英语权威赛事。每年的参赛时间是上半年,现在分为几个赛区,大家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段分别在官网点击报名细则。▼
我刚看了一下目前的报名情况,少儿组还可以报名,5月9日初选截止,小学组已经截止报名了,进入到评选阶段。此外,21世纪杯因为有合作方,所以还有内部赛区,就是给学员的内部报名通道,这个是内部学员的“福利”了。
2、 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
报名方式:公众号“希望之星风采大赛”或“xx(各省市名字)希望之星暨希语盛典”
中央电视台“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大赛)是在2000年由中央电视台创办的面向全国观众的大型电视英语比赛,先后与北京奥组委、世界自然基金会、上海世博会都有合作,也是很成熟的全国英语赛事。它的决赛选手会送选到中国教育电视台登台(当然选手是有额外费用的)。
活动组别设置的比较细致,分为幼儿组(4-6岁)、少儿A组(小学1-2年级)、少儿B组(小学3-4年级)、少儿C组(小学5-6年级)等七个级别,覆盖的组织机构也几乎是各大省市了。▼
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分为线上和线下两个赛区。线上的叫“英语风采盛典”,今年主要是通过网络参赛,线上视频为比赛方式,一直都是网络赛事,直到全国半决赛和全国决赛会落地,而线下的叫“希语盛典”,后者主要是划分到每个省市赛区为主,比如我参加的是广东省分赛,那我要对标找的赛区是广东希望之星暨希语盛典,其他省市也如此。
希语盛典虽然合并带每个省市,但有些地方从初赛就开始线下举行,今年疫情各地管控不同,比如广东省内,深圳是线下复评,但广州是线上复评,都不一样,然后省评又合并到某几个城市集中比赛等等,相对来说今年疫情都比较特殊,各地规则以各地发布的通知为准。▼
3、全国青少年阅读风采大赛
报名方式:公众号“阅读之星”
全国青少年阅读风采大赛是有北京外国语学校举办的,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设置组别,围绕孩子的综合阅读能力来设计的比赛,里面包括了英文诵读、看图猜词、命题演讲、阅读赏析、故事床边、即兴演讲、影视赏析等不同的比赛环节,主要是围绕孩子的综合阅读能力展开的演讲类型活动。▼
报名费不贵,但形式我觉得跟21世纪杯、希望之星还是比较相似的,因为一场比赛其实从初选到复选到各地赛区孩子要准备的事儿一点都不少。不建议大家车轮战这样子去跑赛,还是可以选一两个为重点,认真的陪孩子磨一磨比赛。
4、各大省市辩论赛、全国中学生演讲与辩论联赛、中国高中生美式辩论联赛
先说说后面两个比赛。全国中学生演讲与辩论联赛诞生于全美辩论联赛,由NSDA(National Speech and Debate Association,中文名全美演讲与辩论联盟)授权创办。是模拟联合国的辩论赛制,几轮辩论形式,跟我们小时候打校内辩论队很像,对孩子英语思维的锻炼是非常有帮助的。
NHSDLC,即中国高中生美式辩论联赛(全称:National High School Debate League of China),也是给很多英语水平好的高中生一个很大的锻炼舞台,辩论赛主要都是在初中、高中组织,因为对孩子的英语运用水平、综合能力的要求还是挺高的。▼
这两个比赛之所以备受关注,是因为它的确是相对演讲和风采比赛来说,更关注孩子的英语思维和辩论运用能力,高中赛时能在这两大赛中脱颖而出的选手,也是可以给留学简历加分的。
现在NSDA其实也有中小学生演讲和辩论大会了,演讲赛区就跟21世纪、希望之星差不多,但我觉得从知名度来说并不高,准备刚需程度不高(毕竟也要打磨和练习),而辩论赛区就是公共论坛赛制的2对2辩论形式,每场辩论时长约25分钟,包括辩手个人发言和自由辩论环节,对孩子来说是有点挑战,如果孩子英语水平过了KET,我觉得可以留意看看,不然还是有些难度,就跟前面说的,太超出孩子难度水平的比赛,对孩子也不是好事。
再来说说各省市的演讲和辩论赛。受NSDA和NHSDLC的影响,现在全国其实都有些城市在组织这种演讲和辩论赛事,比如广东省我前两天带孩子去参加的是其中一个,我选的机构也观察了它半年多的组织活动,觉得还算靠谱才参加的。
但整体来说,相对希望之星和21世纪杯来说,这类组织算小众、机构也不算大型,但是带孩子参加一下辩论赛的讨论,随机三人、两人成组,然后根据辩题即兴发挥和讨论拓展。▼
因为这个落地是在各省市各机构的组织,相对来说比赛制度没有那么得难,所以获奖者相对比较多,一二三等奖的人数的竞争压力不会太大,但要获得第一二三名还是有难度的,我只知道广东省的赛事组织,其他省市可以需要多打听下。
5、外研社杯系列比赛(包括全国中小学生英语技能大赛)
外研社杯也是有很多比赛系列的,比如阅读大赛、写作大赛、英语技能大赛、外语素养大赛,基本上都是针对大一点的孩子组织并开展的活动。其实全国中小学生英语技能大赛,其实也和我们小时候考过的全国新概念英语大赛有一脉相承的关系,目前也是和校内组织多。可以提前先搜索了解下。▼
外研社主要还是给初中生和高中生参加,有比较大量的英文文学素养的考察,可以先了解下,保存好,以后让孩子体验下。目前初中、高中阶段,能和21世纪杯有规模效应的比赛,外研社肯定是妥妥算进去的。
了解比赛考核要点
既然是比赛,一定有比赛机制和考核标准。带孩子参加比赛,其实并不是要让孩子成为演说家,或者一定要挣个名次,更多的是给孩子一个机会去思考和分享表达,去看看同龄小孩子的整个状态,然后收获属于自己的一步一步的进步。
我自己带孩子参赛的经验是:
★ 第一年是裸赛,让孩子以空白、真实的状态去参赛,同时观察孩子和同龄孩子的比赛状态和能力特色,为孩子接下来的学习成长积累经验。
★ 第二年开始有重点地选一两个赛事陪孩子打磨,从演讲、练习、发音、肢体动作,按照一定的节奏来让孩子在过程中学习,在学习中感受成长。
★ 之后就形成稳定的参赛节奏,让孩子在开放地接受这种表达和分享活动中积累自己的经验。说实话,孩子能考到多少名次是不能一蹴而就的,但这个过程中孩子慢慢积累起来的进步空间,会是我更看重的细节。
像21世纪杯、希望之星、阅读之星,其实考察的还是英语使用能力,也就是如何讲出自己的观点、想法和视角,并且运用良好的表达、交流和沟通的技巧,这个时候锻炼的并不是孩子英语基础有多扎实和深刻(和英语等级考试不一样),还是孩子在舞台上综合能力的展现,这也包括了孩子的个性展演。
基本上演讲比赛都是从“自备演讲”开始,更像是命题作文,给孩子一道题,让孩子围绕这个题目来展开发挥。以“希望之星”为例,今年幼儿组和小学A组的演讲题目是“How will my superpower help the world”,就是围绕这个命题作为来用60秒的时间来演讲,可以通过才艺表演、配合演讲来呈现。▼
打分标准也说得很清楚,里面就是包括了演讲内容、舞台表现力、选题创意。▼
所以带孩子参加21世纪杯、希望之星、阅读之星的比赛,家长和孩子要做的准备主要有这几点:
1、 审题、拟定选题特色进行创编故事
毕竟还是演讲比赛,这个题如何表达,还是很看创意分的。这里我想你肯定会问,如果孩子不知道怎么写作文,那家长能不能代笔,要不要替孩子准备稿子?我的答案是,虽然比赛赛制没有禁止家长不能参与赛前准备,但我并不鼓励父母全替孩子准备,不给孩子自己准备的机会。
比赛其实没有完美的讲稿,但要让孩子处于“学习区“很关键的点是,孩子能够“跳一跳,够得着”的进步状态,比赛年年都有,持续的、有方向的进步才是最重要的。
这次参加希望之星,其实大赛也有指导书目,里面也有一些具体备赛建议,还是比较客观、落地的。▼
我之前分享过我家孩子准备的经历,那是我们通过创编故事的学习讨论去准备比赛稿子,比如其中一个题目是让孩子分享自己的兴趣爱好,当时问大班的Eric喜欢什么主题,我们头脑风暴了一圈后,他想要做的是折纸,然后我引导了孩子思考并说了一部分的英文句子,但是也就是孩子在当时能想的全部了。所以当我在看弟弟的“演讲草稿”时,我会问自己这三个问题:
★ 这个选题有趣吗?
★ 这个选题有料吗?
★ 如果不够有趣有料,它缺了什么?
当我判断完孩子的底稿后,我就会围绕这个主题“折纸”,把家里相关的书籍、电子书籍关于这个主题的资料都搜集起来,然后跟Eric一点点去读。这些书我们都带去丽江了,旅行过程中碎片化时间都用起来。▼
边读边看边问他:“里面哪句话打动你,你有没有想加进去的内容”。比如Eric在看一本书的时候,喜欢里面的一段话:
Do you know what is the world record about the distance of the paper plane can fly? It’s 69 meters!!
虽然最后我们没有把这段话放在文章里,但是我觉得孩子观察到这个很有趣的描述,本身也是一个个性化的感受。于是通过共同阅读的过程,我们1分钟的演讲文本肯定是可以打磨出来的,1分钟其实也就120字左右,就是如何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设计出“有趣、有料”故事。▼
根据21世纪杯的赛制建议,一个能够吸引评委的演讲稿起码有其中一个特色:要不就是吸引人的故事、要么就是有逻辑的分析、要么就是有个性化的感受,能够从孩子的演讲稿里感受到这点,这个准备就算是差不多了。
2、打磨稿子,但也要考虑孩子的综合英语使用能力
和孩子一起打磨稿子,很关键的一点是要考虑孩子的水平高低,给孩子一些口语对话、即兴对答的锻炼空间。现在好几个比赛的即兴问答环节,都是随机题库,比如随机抽一张图片,围绕图片来讲述故事,或者随机抽两个单词,围绕单词来组织故事,里面大概也就2分钟准备时间。
创编故事的能力平时在做英语启蒙的时候,需要帮助孩子积累的能力,比如拓展训练就是一种很简单的但很见效的创编。比如孩子可能只会说“我去上学啦”,但我们要帮助孩子积累“我怎么样去上学”“我上学的心情”“我带了些什么东西去上学”等等不同的场景环境,都可以积累孩子对于故事创编的基础能力。
现在很多比赛,其实都有准备即兴问答的题库(在“萌芽研究所BUD”公号消息框发私信“题库”可以查看我搜集的希望之星的互动问答典型问题),有经验的选手其实是会围绕自己的演讲设计若干个问题提前演练,或者围绕即兴问答的题库提前演练,这个越大年龄组的选手,看他们的参赛心得就可以感受到。
我的看法是,这个提前演练并不是坏事,能够提前从更多维的角度进行准备,对孩子来说也是一个锻炼。我不知道大家准备考试的情况,我当年准备雅思,自己也会把理历年真题的口语题库都准备一番,虽然正式考试的时候,评委只有一小部分是我所准备的内容,但是有一个系统准备后,心里更踏实,现场考试也会更从容、安定。当然,选择不准备,就让孩子实际情况去磨一磨,当然也没关系的,毕竟也就是一场比赛,孩子多得是时间和机会来慢慢提升和锻炼。
即兴问答还是孩子英语综合使用能力的很重要的体现环节,孩子如果英语基础本身不错,在这个环节是对答会更自如、回答更轻松、答点更到位,如果有1-2句的金句、妙语,也会给自己添色很多。
如果孩子有参加系统的英语课程学习,其实这部分的即兴沟通应该不少,平时就可以多留意和引导孩子积累。像Joshua上的课程,里面就是大量的互动沟通,对孩子来说,比赛也是一种互动,其实并没有太本质的区别。▼
记录好比赛日程表
既然是比赛,一定有各个不同的赛制和环节,一般来说,英语各比赛是从地区初评、复评、省赛、全国半决赛、全国总决赛这几个环节。如果你给孩子报名的比赛有点多,那么你有可能就会出现时间表上连轴打架的事情,这个是需要提前协调好的。
比赛多了,坦白说对孩子来说消耗过大,影响正常的学习节奏,也会让孩子陷入疲倦和被动,孩子无法从比赛中充分学习;如果完全不参加任何比赛,那么孩子可能也不知道自己能力的边界,谁说参加比赛就一定是为了鸡娃和要证书,给孩子机会去提升自己和走出舒适区,也是一个鼓励。
我19年带孩子体验了21世纪杯,今年主要是想带孩子体验希望之星,所以报名了希望之星的线上和线下两场比赛,在跟着比赛日程表准备的时候,我也发现基本上从初评进入到复评后,基本上是只有10天左右的时间来准备比赛,然后就很快出结果,再给10天左右准备下一场比赛,相对来说,比赛节奏还是比较快速的。▼
比赛的截止日期点要记住,留意下短信通知和垃圾短信箱里有没有赛果消息,现在很多赛制会有抽签和确认环节,万一错过了短信通知,就会失去资格等等,都是卡选手的流程。
我今年还带孩子去体验了一个辩论赛,两、三个成组、随机抽题辩论,父母也不能在旁边看,回来后听Joshua说,辩题是随机抽的,然后准备15分钟,就开始辩论了,开始前确定角色,是正方还是反方,然后如何立论和回答,最后还有评委的发问。相对来说,是一个更即兴考察和锻炼孩子英语基础能力的比赛类别。
总之留意好自己的比赛信息,然后记录好时间。咱们英语共学群里我也看大家经常分享讨论,有没有收到通知,何止截止报名,其实都是一个互通有无的过程。
有节奏就不会慌乱。
比参赛更重要的是……
我觉得父母的心态还是很重要,我们如何看比赛,又抱着怎么样的心情陪孩子参加比赛,很关键。
参加这类比赛,在我看来更多的是给孩子换一个角度去看看什么是“自信的表达和展示”,其实自信不是说你要追求完美主义,一切都做到没有错误,自信是你愿意用英语来支持你的观点和表达,哪怕错误百出,但你不怯场。
孩子在比赛中也会有各种受挫的情况,比如准备演讲时可能会因为要背诵稿子而觉得疲倦、学习肢体动作时可能会因为反复练习而觉得无聊……这些都值得我们跟孩子好好陪孩子复盘和沟通总结。重要的不是结果,陪孩子打比赛最核心的,还是陪伴和初心。
比如第一年孩子参加演讲比赛时,我们赛后有复盘和讨论,他也发现自己的肢体动作和表现力在比赛现场是比较弱的,后来他在接下来的学习里就开始留意自己的肢体表达,今年参赛的时候,他的肢体动作和语言情节的设计,明显比去年要多多了。在我看来这也是进步,而且是孩子自然地、内在地、主动的进步,这就很好。
努力和信心,是我一直想传递给孩子的力量。
最后,希望这篇文章对想带孩子打比赛的朋友们有参考价值呀~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评论、分享或者点赞鼓励我,都是对我最大的支持,感谢阅读!您也可以把我的公众号置顶或星标,让我们可以找到彼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