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在中国的外教市场,白人靠刷脸能比其他人种更易求职成功,还可享受种种优待,但白人的教学效果不一定尽如人意。这既有部分白人根本无教学经验的原因,也有以考试为导向...
导语:在中国的外教市场,白人靠刷脸能比其他人种更易求职成功,还可享受种种优待,但白人的教学效果不一定尽如人意。这既有部分白人根本无教学经验的原因,也有以考试为导向的教育模式的问题,但根源还在于中国外教市场对“白人脸”的盲目热衷。
杭州十四中国际部,白人外籍老师正在为即将升学的初三学生授课。
“如果你是一个会说英语的白人,那你肯定能在中国找到一份教英文的工作。即便你没有工作经验,没有教师证,没有工作签证,很多学校仍然愿意聘用你。”这是两位白人外籍教师—摩根·哈特里(morgan hartley)和克里斯·沃克(chris walker),对在中国找一份教师工作的心得。此言道出了目前中国外教市场中普遍存在的一类现象—迷信“白人脸”。
“白人脸”成外教首选
白人面孔的外教,向来是外教市场中的“香饽饽”。从《留学》杂志线上与线下调查的结果看,白人在外教招聘中拥有特殊的优势,相较其他面孔的外教,学校或者培训机构对白人更为青睐。翻看外教招聘网站上各类外教需求机构发出的招聘启事,“白人”二字时常出现在招聘要求里。不过,这种似乎带有人种歧视嫌疑的招聘启事通常是给外教中介看的,中介再比照这些要求去找外教,然后从外教的签约中向校方收取几千到上万元不等的介绍佣金。
在中国过去的两年多里,摩根·哈特里和克里斯·沃克曾四次在大街上遇到主动上前递交名片并邀请他们去某所学校当外教的好事。不过,让他们感到诧异的是,要求他们去担任外教的“校方代表”,竟然不在乎他们是否会说中文,也不过问他们是否具备教师资格和教学经验。现在想来,那些和颜悦色上前递名片的“校方代表”多半是外教中介。
“白人脸”在中国受欢迎,与外教人才供需差有莫大关系。随着留学热潮持续兴起,需要外教授课的课程种类随之剧增,对外教的需求已经从教授英语类考试的托福、雅思、sat,扩展到a-level、ap、ib等课程体系领域。中国英语培训行业对外教的需求相当大,据教育部发布的数据,去年内地各类英语教学机构共招收约3.6亿名学生,可以想象外教的需求之大。
事实上,欧美国家的白人前往中国的愿望并不强烈。有观点认为,中国的外教市场是在与世界的外教市场竞争。对于愿意到亚洲工作的外籍人士而言,日本和韩国是更好的选择。愿意来华工作的外教供给严重不足,而来华就业的白人教师就更少了。
供需的巨大剪刀差,导致学校即便想招到优质的外教,也很难实现,学校几乎没有可以挑选的余地,对于白人外教更是如此。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何校方对“白人脸”青睐有加,以至于有的学校一见应聘者是白人,简单面试几句就立马签约录用。
在北京某国际课程私立中学任教的马来西亚籍教师sim(化名)对《留学》记者说,学校在发布招聘启事时会把教师资格证书、几年的教学经验等要求列上,但当外教拿着简历去应聘时,学校根本不关心来者是否真的具有教师资格证书,也不会核实其是否有简历中所写的教学经验,他们看中的主要是应聘者的外语交流能力,当然最好有一张白人脸。似乎有了白人脸,母语是不是英语都变得不那么重要了。曾有学生花高价报名一家号称均由来自英语母语国家的白人外教授课的英语培训机构。在上过一段时间的培训课后,学生才发现,有的老师来自意大利、匈牙利、巴基斯坦等国,其母语并非英语。
白人外教是形象工程?
“白人脸”不仅让在中国的白人外教比其他人更易获得就业机会,而且还能享受“高人一等”的待遇。
来中国教书已有3年之久的sim告诉《留学》,他所在的学校,在职位、工作时间、课程都一致的情况下,白人外教的待遇会更高。一般来说,白人外教的月薪大约是20,000多元人民币,而有色人种外教的月薪通常是15,000-17,000元人民币。另据一位曾在美国任教的中国海归称,20,000多人民币折合成美元,对于美国的中学教师仍是一份颇有吸引力的薪酬。因此,他们愿意留下,只是有一部分人一上课就开始不停地看表。
此外,比起有色人种,校方对待白人外教的态度似乎也更为宽容和珍视。《留学》从sim那里获知的情况是,“同样是坐班,迟到或缺席,白人外教顶多会被批评几句,不会按规定扣工资”,而亚裔外教就会被要求“照章办事”。
不过,《留学》记者观察认为,学校对白人外教的重视或只是表面现象,这与学校对白人外教的定位有关。
江苏常州市一所公立中学国际部负责外教工作的陈老师向《留学》指出,学校并不愿意招聘太多白人外教,一方面聘用白人外教的成本更高,另一方面“白人外教通常不太服从学校管理”,也就是俗话所说的“刺儿头”,“招两三个白人外教撑撑门面就好了”。至于该学校白人外教的教学能力,这位陈姓老师认为并没有看到其有突出的表现,或者说校方对此并没有特别地关注。换言之,聘请白人外教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学校的一种形象工程。
对校方而言,聘请白人外教的成本极高,其中不仅包括薪资成本,还有管理成本。白人外教的流动性高于其他外教,无形中又增加了学校的管理成本。接受《留学》采访的北京潞河中学国际部负责外教工作的副校长shanker称,外籍教师流动性很大,这对于学生非常不利,学校的付出成本也不小。“有些外籍教师是真心热爱教学的,而有些人只是为了体验文化,待了一年甚至半年后就离开。”他指出,这些人对教学没有热情,对学生不够关心,缺少职业精神;而在这些体验式的外教中,白人外教的比例可能更高。
外教流动率高,或不全是外教自身的原因。曾在北京某重点高中国际部担任外教负责人的nat wikes告诉《留学》杂志,前几年他们曾通过中介招聘外教,但没过多久便发现了其中的问题。“中介为获得佣金不择手段地招老师进来,为此不惜哄骗,极力迎合外教的想法。当外教进入教学环境时,发现和预想中的出入太大,很难专心教学,因此就不断有人来了又走。”
会中文的亚裔外教更应被珍视
白人外教之所以在中国外教市场中吃得开,或应归因于学生和家长对外教的一个认识误区。中国家长普遍认为白人在教英文或国际课程上比亚裔、非洲裔外教讲得更好,口音更地道。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凭借肤色和国籍等先天优势进入各类国际学校和培训机构的白人外教,其教学水平其实良莠不齐。
据sim观察,许多欧美白人来中国找工作正是因为他们在本国找不到工作,更难以取得教师资格证成为教师;但在中国,做外教成为部分人的就业之选。有的外教甚至没有基本的教学经验,亦不懂教学方法和心理学,其教学效果不容乐观。sim提到,与他同宿舍的一名白人外教,没怎么把心思放在教学上,反而更热衷于做其他事,比如,一两周带回宿舍的女朋友就换一个。
潞河中学的shanker看得更为深刻。shanker是印度人,来中国已经有12年,他向《留学》总结道:“据我观察,大多数外籍教师不符合中国学校的期待。他们被称为‘外国专家’,但他们的专业不是中国人所需要的。”
至于中国人所需要的是什么,shanker委婉地强调,如果在中国人还是认为教育的目标比过程更重要,那么外籍教师也很难改变什么。比如,一些中国学生认为外籍教师在课堂活动上浪费了大量时间,没有教授那些可以在考试中有用的知识。在这种情况下,外籍教师可能变得更“中国”。
考试成绩是衡量教师和学生水平的重要指标。在这种期待下,外籍教师也会倾向于注重教学的结果。另一方面,学校也可能倾向于雇佣那些更“中国化”的外籍教师,但外籍教师真正能带给中国课堂的东西却被忽略了。即便用了更加西化的老师,如果对教学的期待没有西化,或者说仍然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标准,那么西化的老师在教学上会更加向中国式靠拢,实际上弱化了他们参与国际化教学的意义。
sim认为,学生能听懂所讲的内容就是对外教老师的认可。外教能讲中文是教懂学生的一大优势,从教学的角度而言,会中文的亚裔外教在授课效果上其实更具优势:他们可以从学生那里获得良好的教学反馈,能够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酌情补充中文讲解,以保证学生可以充分消化课程知识。
“拥有教师资格证书并不代表你是一个好老师。一个好老师必须要有教学的热情,当你有了教学的热情后,你就有资质去学习教学的方法,然后你就拥有了技巧。”这是shanker对外教资质的看法。不过,对于当下良莠不齐的外教市场,这样的看法似乎还显得过于超前,具备教师资格才能上岗是当下紧要的第一步。
nat对《留学》说,很多外教来中国的初衷并不是做一名教育者,但学校仍希望找到一些更有职业素养并且能留下来长期工作的老师。因此,校方着力于优化外教的教学环境,将提供的福利和对外教的要求开诚布公地告诉应聘者,希望能吸引更加符合学校教学要求的外教留下长期任教。而招聘到的外教是不是白人,在这个价值导向下已经变得不那么重要。
无论如何,对“白人脸”的过分热衷已经成为外教市场里存在的一种观念上的迷雾。如何在促进学校的教学国际化的同时,亦不陷入盲目崇拜“白人脸”的迷思,是很多教育管理者应该深思的问题。
本文原文刊登于《留学》2014年第21期杂志(总第23期),11月5日出版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