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优秀的全球教育资源 曾几何时,香港还是非常香的。 据香港入境处数据显示,2003年至2020年,通过各种人才计划来港的“港漂”已有约27万人,平均以每年2.5万的人数递增。 这其中就...
最优秀的全球教育资源
曾几何时,香港还是非常香的。
据香港入境处数据显示,2003年至2020年,通过各种人才计划来港的“港漂”已有约27万人,平均以每年2.5万的人数递增。
这其中就有不少因香港完善的国际教育吸引而来的内地家庭。
△ 香港优才计划
疫情后,香港封关已逾600天,港深之间的一河相隔,阻断了众多“港漂”和亲人的团聚,其中的不少人,也已经离开香港。
这次我又采访到了一位“港漂”妈妈。四年前,她带着儿子从郑州来到香港,入读香港耀中国际学校。这两年,接连爆发的反修例、疫情,让她度过了颇为艰难的时光。好在儿子目前已经拿到了英国私立寄宿高中的offer,前往英国开始了下一阶段的学习。
未默:从事艺术教育行业,先生从事金融业。
儿子17岁,目前在英国牛津国际高中Oxford International College就读。(2019年每日电讯报英国私立中学A-level成绩排名第一,75%的学生在A-level考试中取得了A*AA的好成绩)。
△ 2019英国私立高中A-Level排名(网图)
(为方便叙述,以下为第一人称)
这是我来香港之前画的两幅画,保存至今。既有对旧城市的不舍,也有对新城市的向往和期待。这四年,陪伴孩子经历了择校、适应、考试、补习,每一个来港妈妈都有长长的故事和经验教训,我也不例外。
4年前,我带着儿子从郑州前往香港就读。
内地过去的孩子,基本上只有国际学校这一种选择。也对高昂的学费和这之中的重重困难有所耳闻,但我们还是坚定地过去了。原本我们家就有投资移民的打算,想来想去,还是去香港。毕竟是我们自己中国人的地方,水土文化都接近。但最吸引我们的,还是香港国际化的教育体系和过硬的教育质量。
△ 作者镜头下的香港
而且,可以这么说,凡是把孩子送到国际学校的大部分家长,对教育都是有期待,甚至是有野心的。
我们也不例外,孩子爸爸做金融,我做教育,我们都希望孩子将来具有国际视野和独立思考能力。
当时我们在郑州就是读的一所当地双语学校,英文有一定的底子,去香港之前,我们也做了不少功课,最后选了一家深圳专门报考香港国际学校的机构帮我们做考香港学校的助攻。
这家机构负责帮我们搞定从资料整理到报名、查询沟通等一系列繁琐手续,并帮我们报了五所香港的名校。经过三个多月的培训、辅导以及考试,儿子终于收到了耀中的Offer。
△ 香港学位十分紧张,48人争1个位,难度可见一斑
当时我们真的是非常开心,每天路过学校,看见上空一轮明月都觉得是这么地圆满。要知道,为了备考,我都能背诵学校的校训了。
但是,真以为进了国际学校就能过上梦想中的名校生活,我还是太天真了。
我和儿子同时遇到的拦路虎,首先是语言关。
刚来的时候,我俩一句粤语都不会讲。生活可以说是处处碰壁。去超市买菜,去医院看病,你说普通话,别人看你就像看傻子一样。后来我才发现,实际上还有一些人会假装听不懂。不会说粤语,要融入香港生活还是很难的。
而且为了更加了解孩子的学校,我还很快就加入了家委会。
第一次开会我就懵了,大家全程都是粤语交流,我再努力地听也只能听个大概。这还不是最难的,最痛苦的是学校部分的家长会是全英文进行的,这对我们这些从小学哑巴英语长大的人,更是难上加难。(贴心的学校有现场翻译,可惜也是粤语的)
家委会有10个左右的成员,内地过去的家长只占1、2个,大部分都是香港家长。好在家委会的家长大部分都很热情,关心教育,所以我并没觉得跟他们有太大隔阂。
儿子面临的语言挑战不亚于我的,粤语是生活语言也就算了,英语可是他学校里每天要大量使用的学术语言,所以一开始他比我辛苦,我们第一年补英文可以说是到了疯狂的地步。好在孩子的语言天赋比我好,很快,他的粤语和英语就都赶上来了。
△ TVB纪录片揭秘:有家长为了让孩子进入好的幼儿园,面试当校工
另外,饮食习惯也是一个大障碍。去到超市,因为品类太多,可能你做饭的调料就要找半天,还不一定找得到。而且香港这边的口味和内地也很不同,吃多了觉得没味道。
当然,这个尴尬而又痛苦的经历,不会劝退我,为了生活便利,我也开始“鸡”自己,报了粤语班,还下了各种粤语App,一有空就练广东话。
虽然没什么语言天分的我,到现在讲粤语还是不够灵光。但敢于去面对,本身就是一种勇气吧。
△ 作者镜头下的香港
来香港之前,我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证书,教育行业的证书,来这里之后我才发现香港是不承认这些证书的。如果你要继续从事教育工作,必须是教育专业科班出身才行。
所以在职业的选择余地方面也很有限,我知道的很多内地来的妈妈都去做了保险,当时也有人推荐我去,我觉得实在跟我的性格不符,所以就没去。
因缘际会,我和朋友开了一个成人古筝培训学校,但因为疫情和局势的关系,去年那个学校就被迫搬迁了,现在转做一些线上的课程。
不过,在香港推广这种中国的传统乐器还是挺难的。香港虽然讲究中西融合,但我感觉西方的文化的模式还是占主流。
进入国际学校后,寻找补课老师成为首要任务。
一个是孩子学习没那么紧张,基本上下午3:30就放学了,想要他全面发展,不得学点乐器?不得搞点体育?而且基本上他的同学都在补习。如果放学之后就让孩子疯玩那肯定是万万不行的。何况刚入学时孩子的英语还有点跟不上。
所以我决定,不但要小补,还要大补!花钱还不够,关键还要找到特别好的老师。
△《小别离》剧照
首先需要找到英文私教,我们当初还在备考的时候,就看到一位非常敬业的补课老师,于是我要了老师的联系方式,孩子来香港的补习之路从这里开始。
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加,一次次考试扑面而来,英语的补习力度明显不够了。于是我开始到处找名师,去了好几个补习机构,都没找到那种针对性的私教。
最后还是靠朋友推荐,挖到一个“传奇老师”,当然费用也很传奇——1200/小时。一咬牙、一跺脚,补上!
这个老师补习果然有奇效,特别在英语应试的部分成绩提升很快。但后来孩子又要求自己找个英国外教,提升口语能力。
老母亲火速找了在英国做教育的好友,即刻安排。
至此,英语三位私教配齐,来自中、港、英三地,大陆老师擅长做题,香港老师了解香港考试,英国老师口语纯正,全面覆盖“听说读写”四个部分,一年后孩子的英文就迎头赶上了。
这还只是英文,紧接着数学、化学、生物、物理都要见缝插针安排上,除此之外,为了培养孩子全面发展、阳光健康,音体美也不能拉下。
除了每周一次吉他课程外,每周还有一次2小时的游泳私教课。
那几年,我陪着孩子学游泳,从蛙泳到仰泳、自由泳、蝶泳;去滑雪,双板还没熟练,就开始到高级道去学习滑单板;陪着孩子打高尔夫、弹钢琴、打非洲鼓......都这么累了,孩子居然还要求报一个篮球班。难得他主动喜欢,必须报!
回望那几年,我自己都挺佩服我自己的,怎么这么舍得砸钱,还这么有精力!只要孩子需要,我就会尽量帮他找资源,安排老师,陪着他一起进步。
平时孩子下课后,基本上要安排2节学科补习+1节音体课,要到7、8点才能“下班”回家。就这样他已经比内地的孩子幸福多了,因为他们到9年级才开始留家庭作业,还是有大量业余时间的。
虽然当时安排得有点密集,但还没到丧心病狂的地步,至少给孩子留了周末自由休息的一天。
这天我也能休息下,不用当司机到处接送,等待补习下课的娃。有趣的是,在给孩子满世界找补课老师的同时,我干脆跟我英国的朋友合伙做了一个线上补习的机构,专门针对国际学校需要的学科做补习。我那朋友本来是做英国夏令营的,疫情后受冲击很大,现在正好一起开发香港的线上教育系统,也是蛮有意思的事情。
有朋友问我,你有没有算过在香港给孩子一年补习要花多少钱?
怎么说呢,我其实没有这样算过。但是香港消费很高。像我在郑州,感觉一个月1、2万块钱可以过得还不错了,在香港我觉得一个月10万块都过得紧巴巴的。我和孩子一年要花掉差不多100万。因为每个人的生活水平和要求不一样,也不好衡量。
香港这里贫富分化比较严重,更富有的家庭可能有多部车子多个保姆,而我选择亲自接送孩子。我觉得这样最多算是中等靠上的生活质量,但是也已经比很多人好很多了。
我们住新界,这边的房子租金中位数应该是3-4万,大概能租到两室一厅约五六十平米的房子。我看那些港漂妈妈们租的房子基本都在2.5万-4万这个区间。当然经济条件更好的可能租得更贵。
香港就是这样的住房条件,刚来的时候我也特别不适应,你想我们内地住的房子怎么样也会比这个大。然后我们现在租的这个房子,居然在香港还被称为豪宅,简直不可思议。
回国如果你朋友吃饭,一千块请几个人吃饭是绰绰有余的;你在香港请客,10个人以上你就要按万来算了。所以吃饭的开销也蛮大的。
如果开车,养车每个月也要1万多的成本。再加上给孩子的补习,补习的话,反正一门学科一个月就按1万来算,其他的体育音乐课费用稍微低一点,再加上学费一年20多万港币。
另外,国际学校里还有很多活动,每年要出国做项目,有一年去泰国建房子,还有一年去捷克参观玻璃厂,目的就是让孩子行万里路,多点社会实践。但是它的费用也超级高,一星期可能就要收3、4万,另外夏令营也挺贵的,尤其快上高中的时候,很多美国的大学就开放夏校了,这种夏校还要报名申请,有学术要求,我们去年也是去了一个这样的夏校。这样来回也差不多要大几千美金。
在香港付钱,多是开支票。这是以前在电视里才会看到的情节,一般是富翁们潇洒开出几百万支票,如今学校大大小小的费用,经常需要用支票来支付。
开支票其实还蛮拉风的,不过拉风完,钱也就像是被风刮走了一样,更为拉风。
在香港的4年过得飞快。我觉得儿子刚到香港的时候,还是怯怯的,但是在国际学校这几年,整个人的变化很大,现在就很自信了。
一个是过去他接受的国内的传统教育,可能还是以批判为主。我自己也是搞教育的,虽然我也知道教育要懂得表扬长处,但是从老祖宗里传下来的那种毛病好像在骨子里,总是难免要横向比较,看着“别人家的孩子”。
但是国际学校的教育思路不这样,他们更注重看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比如说老师从来不会说你钢琴弹得不好,而是夸你游泳游得真好,总是给每个人更多的机会。
还有可能也是随着年龄增长,男孩子的自信慢慢上来了。
儿子最大的特长是社交能力,虽然他不算学霸。我去年把他送去英国,身边朋友问我不担心吗?我真的一点都不担心。他过去以后小日子过得比我还好。到英国的第一个星期,还在隔离期,他就跟隔壁韩国的小哥聊成好朋友了。我看他在那边过生日也有很多小朋友参加,人缘特别好。
这次我在英国参加家长会,老师给我的反馈也是说他的领导力不错。虽然他自己说不喜欢领导别人,但是大家都说他是话题中心,比如上课讨论学术的时候,大家都围着他说。可能也是因为他性格开放的原因。
其实这方面我们也没有刻意培养,只是从小教他为人处事的基本礼貌。再加上他去游泳、练吉他,就比较阳光。
他去年第一次飞英国我都没送他,他自己穿着防护服就上了飞机。
带孩子去香港读国际学校这几年,最大的体会是:国际化视野真的不是随便说说的,需要见过更多的世界,才有更深刻的世界观。
都说言传不如身教,只去督促孩子学习,自己不学习,那是真的不行。家长要同步提高个人见识,和孩子认知保持一个频道,也要自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可能也算是一个隐形的福利吧,无形中自己也在进步,活得更年轻了。
本来在内地已经准备好“退休”的我,换到全新的城市适应全新的生活,还开启了“再创业”模式,真是身体心灵都在路上,不崩溃那是假的。
好在,我也认识了一群了不起的家长,她们为了家族的希望,孩子的未来,放弃了很多属于自己的东西,从无到有建立一个新的家,其中艰辛是难以用语言形容。
国际学校的家长们,也是一群值得敬佩的开拓者吧。
因为过去两年,又是社会运动又是疫情,香港无法安心读书。经过评估,我们决定送孩子到英国求学,最终选定一所A-level定向的国际中学,希望孩子能在这里,开启他全新的一段求学旅程。而我这个老母亲,也可以暂时休息一下啦!
#Tips
我看到的香港国际教育的优势
1. 中西融合,更具有包容性。
2. 具有国际化视野发展教育。如夏令营会安排在不同国家,做行万里路实践体验。
3. 更注重差异化,关注和发展长板多过短板。
4. 具有规划性,初中就开始考虑将来职业方向等一系列规划。
5. 学校老师和学生更平等,学生有更多的个人选择性成长空间。
6. 关注未来领导力、环保、和平等诸多话题。
做港漂妈妈,要注意这几个适应难题
1. 孩子成长需要兼顾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缺一不可。
2. 需要考虑到语言、地区文化、生活适应等问题。
3. 内地很多证书到了香港会是废纸一张,需提前做好工作规划和过渡。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