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学英语已经从娃娃抓起。学习英语的环境极大丰富,除了课堂上,社会上还有各种辅导班、学习班。随着手机的普及,各种学习英语的APP,让你随时随地学习,真是非常方便。然...
如今,学英语已经从娃娃抓起。学习英语的环境极大丰富,除了课堂上,社会上还有各种辅导班、学习班。随着手机的普及,各种学习英语的APP,让你随时随地学习,真是非常方便。然而,这些在晚清时的中国全都没有,他们又是如何学英语的呢?
晚清的中国挨了外国几次揍,顿时醒悟,原来他们比中国发达很多。要想追赶西方列强,还必须学习外语,尤其是英语。那时想学英语,普通人家想找本英语书都困难,更别提其它了。要想学好英语,只能接触外国人,或是与英语好的中国人接触。但英语好的中国人,最初也不会说英语,也有一个学习的过程,追根溯源,还是要与外国人接触。
中国第一批会说英语的人是谁呢?应该是澳门与广州人莫属,因为澳门与广州是最早的开放口岸。外国商船到中国,或是停澳门,或是停广州。在广州收货的为广州十三行,所谓十三行,就是各种商行,他们是最早与洋人打交道的中国人。可以想象,双方最早的沟通,也是各说各话,再加各种手势比划。时间一长,广州十三行的商人就学会了英语。这应该是中国人最早学习英语的方式。随着中国口岸开放的逐渐增多,洋人北上,各沿海城市会英语的人越来越多。以最大的开放城市上海为例,英语在这里竟然产生了变异,诞生了一种叫“洋家浜英语”的特殊语种。
洋家浜英语,是因为很多南方人不会发“r”及卷舌音,有点“大舌头”的意思。如“rice”就读成了“Iice”,明明是“大米”,却变成了“虱子”。
还有一种与外国人接触方式,那就是请英语老师。这个最典型就属于末代皇帝溥仪,清末的紫禁城,已经不再视英语为异端。比如慈禧身边的德龄公主,从小在欧洲生活,会几种语言。可惜这么好的老师在身边,没几个人向她学习英语。为了辅导溥仪,清廷专门给他请了一个苏格兰人做英语老师,这个人就是庄士敦。其实就跟请家教一样。
庄士敦本是英国政府派到中国威海的一名机关小秘书,由于他热爱汉学,很快就成了中国通。经过徐世昌等人的引荐,1919年2月,庄士敦正式成为溥仪的老师。此时已经是民国时期,但清朝的小朝廷还在。溥仪14岁,正式学习英文。请了外教的溥仪能学好英文吗?没有!因为溥仪很好玩,西洋玩意太多,根本没心思专心学英语,比如骑自行车就是他的一大爱好。另外,溥仪并不是天天与庄士敦在一起。溥仪毕竟还是皇帝,外教不可能天天围着皇上转。庄士敦在紫禁城工作了五年,按说溥仪也学习了五年。有人说溥仪的英文很流利,在东京大审判时,能与法官用英文流利作答。笔者查看了当时的录像,并没有看到这一幕。这也说明,溥仪的英文水平也是不咋地。
还有一种方式就是进入教会学校。晚清的中国,外国传教士大量来中国,他们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办教育。很多中国人就是在这种学校内接受了英文教育。比如推动中国幼童留美的容闳。在出国前,就有了很好的英文基础。北洋政府总理颜惠庆也是一样,他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学院。颜惠庆晚上在家里学英语时,都是与小伙伴做游戏、玩拼图,将一个个字母卡片拼成不同的单词。就是这样,他掌握了大量的词汇。
学英语讲究语言环境,今天的国内都严重不行,更别说那时的中国。所以,晚清时产生了大量的留学生,他们在留洋学习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也练就了一口流利的英文。那时英文特别好的,基本都是留过学,喝过洋墨水的。
晚清的欧美留学生,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自费留学生,包括教会资助的留学生。一类是官派留学生,比如留美幼童、庚款留学生。不管哪种留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学习英语的方式,那就是直接寄宿到外国人家里。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