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知识 中国人学英语的400年

有人说英语是世界上最easy的语言,这话咱们大部分中国人可能都不会同意。 如果说世界上有一种狂热的最高境界,那可能就是中国人学习英语的狂热了。 孩子还在娘胎里的时候,妈妈...



有人说英语是世界上最easy的语言,这话咱们大部分中国人可能都不会同意。

如果说世界上有一种狂热的最高境界,那可能就是中国人学习英语的狂热了。

孩子还在娘胎里的时候,妈妈可能就会给宝宝放点英语胎教。等孩子上了小学,又开始参加少儿英语培训班。一路过了中考、高考,大学四六级,进入社会,人们对英语的追求也是如饥似渴。

不仅找工作时要看英语水平,甲方爸爸嘴里可能也会蹦出一堆专八词汇,家长群里别的爸妈能用英语吹彩虹屁,公园里的老人们还自发创立了英语角……

英语是全球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学习英语这么多年的你知道英语是怎么传入中国的吗?我们的前辈们又有哪些与众不同的学习方法呢?今天Max就来讲一讲中国人学英语的“奇葩”进程。

其实,国人开始学英语最早可以追溯到17世纪初的清朝。为了传播基督福音,来自西方的传教士在我国的港澳和东南沿海广开教会学校,教授英文。

到了19世纪五口通商,伴随着我们与西方海上贸易的密切,第一波学英语的浪潮便由此兴起。

那时,广州出现了一本英语教科书,叫做《鬼话》(Devil's Talk),其实,这部旨在教中国人学习英语的课本,不过是一种粗浅的、用汉语注音的英语词汇入门书。例如:把today 注为“土地”,把man注为“曼”。

1884年上海的点石斋石印了一本可以被称之为最早的英语900句的会话书,书名叫《无师自通英语录》。

这些教材是全汉语注音的,这便是那个时代国人所使用的“谐音学英语”。英文在上海更发展成了类似打油诗一样的“洋泾浜”英语:

清晨相见好猫迎(早上见面说good morning)

好度油图嘘阔情(相互问候说how do you do)

若不从中市归市(squeeze,意思是敲诈)

如何觅市叫先生(先生为Mr.)

……

这种学英语的方法很野,但它却是当时的主流,上至两广总督林则徐,下至咿呀学语的孩童,全都是这种谐音记外文的践行者。

“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则徐55岁自学英语,没有音标只能靠死记硬背。为了方便记忆,他用汉字给英文单词注音。比如,将China标注为“柴诺”,doctor标注为“诺克拓”等。靠着这种方式,林则徐把英美驻粤的所有外国官员的名字都背了下来。

极具维新思想的光绪英语学习热情很高,每日清晨四点就开始上课,在阅读和写作方面都表现出相当的悟性,但口语却糟糕至极。溥仪也对英语学习抱有极大的兴趣,他能用英语翻译《四书五经》,老师庄士敦相当满意。辜鸿铭10岁时就随义父布朗在苏格兰接受严格的德文和英文教育,熟背《浮士德》。钱钟书将英文词典当作有趣、消闲的读物……

在这之后,国人学英语便进入了一个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停滞,直至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时期。1978年英语被重新纳入全国教育框架,成为学校的必修科目之一,正式拉开了20世纪80年代全民学英语的序幕,大家有啥学啥,不挑不捡。

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入市”和“申奥”这两个概念的提出,中国人对英语的热情达到了顶点,人人都在记单词,人人都在学英语。李雷和韩梅梅两个人是这一时期英语学习的杰出代表。

新世纪以来,个人计算机的普及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学习英语的方式。现在,在线英语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移动互联网条件下的新型、智能、个性化的英语学习模式。在这一阶段,由于计算机技术和洲际导弹技术的发明和发展,中国人学英语的方式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在线英语学习十分便捷,一台手机、电脑,连上网就能开始上课,并且内容丰富,借助互联网平台,学员能接触到整合资源。比如51Talk利用视频直播技术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相结合,将中国孩子和优质外教连接,解决了英语教育中优质外教匮乏的难题,更通过科技,有效提升了孩子们的英语学习效率。而51Talk的小学员,已经可以站在联合国的舞台上发表英文演讲啦~

(2019年12月51Talk学员黎子琳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演讲)

(51Talk学员陈鹤途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接受记者采访)

学习英语,一直是我们开眼看世界最为直接的工具,现在依然如此。小学员们加油,Max和你们一起掌握英语,对话世界!

发表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文章